《一勺吟》第50页,眉批:
“平淡雅丽,诗之最佳境界。余虽不能,然心向往之”。
这是夸赞我五十八岁生日感言那首五古的。平淡不是绚丽,雅丽也不完全是绚丽,更不是华丽。是说我的诗境于平淡中见雅丽。“小轩一勺墨,青山欲入 甔”。雅也,丽也,亦平淡也。我自己以为若心境不平淡、雅洁,就不会遣用这些词语,不会得此境界的。福建有个詹其适,未见过面,他读了《一勺吟》称赞说诗境清新,诗明白如话,使人耳目一新,读之荡气回肠。那么,明白如话,也即是平淡,清新也可与雅淡有关,或是说清丽。这雅丽,决非华丽,是一种雅淡清新之丽吧?
诗怀雅淡,则其语必雅淡。俗艳之人,其诗必不平淡雅丽。俗艳者,本不喜雅淡,吾之诗自不入其赏也,而吾诗又何须示彼哉!
“人怯尘中尘,诗玩味外味”。
郑兄还评我“我诗如幽花,数苞讶初孕”两句,可以定评余诗之部分,谓集中好些意境清幽深邃者,均可以此语视之。这也很有见地。我诗中能有清幽深邃之境,给他指出来,也是很是欣慰的了。因我有心他忖度得之,可不乐哉!可不乐哉!
对山水景物有情,必寓于有情之词语出之。词语能表达平淡、雅丽、清幽深邃之诗怀,则必有所选取。因此,诗人对词语、字,必须有情,对载托中华文化之汉字必以情。小轩、一勺墨、青山、欲入 甔、幽花、数苞、讶、初孕,我对这些字、词,是有感情的,我喜欢这些字,它们就是我的思想感受,也可说是生命,它们都是有生命的,有情致色彩的,你不喜欢它们,你就不能遣使它们来表达你的内衷。
耘者又白于勺庵8.13.上午十一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