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单人耘先生之诗词书画,不由想起宋代苏轼论挚友文同(字与可)的一段话:“与可之文,其德之糟粕;与可之诗,其文之毫末。诗不能尽,溢而为书,变而为画,皆诗之余。”极赞其德,并述德与诗书画的内在联系。

我以为,单人耘先生就是现代文同式的高人,其核心在于“清”,故可谓“四清”高人。

单公之德,与国家同呼吸,与民生共坎坷;淡名利如水,重文品为命;毕生治学,达节和光。惟有如此德清之人,方有如此诗书画。

单公之诗书画,三位一体,共铸精魂。画乃文人画,诗为爱国诗,字有书卷气。总体上笔墨华滋,意境幽远;清气灿然,骨体高逸;气韵生动,馨香四溢。

单公每画必题自作诗词,书法亦写自作诗词,此等涵养,为当世书画界罕见。诗词多抒爱国忧民之情及人生感悟,不仅增加画面意境与形式美,而且更富时代感与教化意义。

单公少年时即以“散虹学人”自期,毕生未易其志。可以说,黄宾虹、林散之二位贤达之后,能于德、诗、书、画四者全面承传其精神者,舍单人耘而谁?

2010年3月于金陵十门斋

(马鸿增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,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,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)